一、什麼是區塊鏈?
• 區塊鏈(Blockchain)是一種資料結構,把資訊存放在「區塊」裡,再用「鏈」串連起來。
• 可以想像成一列火車:每個車廂就是一個區塊,裡面裝著交易紀錄或檔案,所有車廂依序相連,形成一條完整的「資料火車」。
二、起源
• 2008 年,中本聰(Satoshi Nakamoto)提出論文《Bitcoin: A Peer-to-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》。
• 區塊鏈最早被用於支援比特幣,2009年比特幣網路正式啟動,開創了第一個區塊鏈應用。
三、區塊鏈的特性
1.去中心化
• 不依靠單一中央機構(例如銀行),而是由所有節點共同記錄與驗證。
• 減少中介機構,交易更直接。
2.不可篡改
• 一旦資料寫入,就很難被更改或刪除。
• 如果有人想要竄改,需要同時修改大量區塊,幾乎不可能。
3.智能合約
• 在區塊鏈上自動執行的程式化合約。
• 不需要第三方,條件達成即自動觸發(像自動販賣機的概念)。
四、區塊鏈的種類
1.公有鏈(Public Blockchain)
• 完全開放,任何人都能參與、驗證和交易。例如:比特幣、以太坊。
2.私有鏈(Private Blockchain)
• 由組織或公司集中管理,需要授權才能使用。
3.混合鏈(Hybrid Blockchain)
• 公有鏈與私有鏈的組合,兼具透明性與隱私性。
4.側鏈(Sidechains)
• 與主鏈並行的鏈,用來增加擴展性與效率。
五、區塊鏈的優點與缺點
優點
• 減少中介手續費,節省成本。
• 交易過程透明、公開,可快速驗證。
缺點
1. 環境影響:像比特幣需要消耗大量電力。
2. 自我負責:沒有銀行幫忙,如果遺失私鑰或錢包,資產無法找回。
3. 犯罪風險:可能被用於洗錢、詐騙或非法交易。
六、什麼是以太坊?
• 以太坊(Ethereum)是一個區塊鏈平台,和比特幣一樣是去中心化的網路,沒有單一人能掌控。
• 不同的是,以太坊除了能記錄交易,還能讓開發者寫程式(智能合約),因此應用範圍更廣。
七、以太坊的特點
1.以太坊虛擬機(EVM)
• 可以運行任何人寫的程式。
• 支援多種語言(如 Python 等)轉換成能在區塊鏈上執行的程式。
• 就像「區塊鏈上的電腦」,能計算與自動執行程式。
2.交易平台特性
• 和比特幣一樣,能記錄各種交易。
以太坊帳戶分成兩種:
• 外部擁有帳戶(EOA):由私鑰控制,類似一般使用者的錢包。
• 合約帳戶(Contract Account):由智能合約程式控制,會依照程式碼自動執行。
3.智能合約與自動化
• EOA(人類操作) → 觸發智能合約帳戶(Contract Account)。
• 一旦條件被觸發,合約會自動執行,不需人工干預。
• 應用:自動支付、去中心化金融(DeFi)、NFT等。
八、以太坊與比特幣的差異
• 比特幣:主要用於「數位貨幣」支付和交易。
• 以太坊:除了支付功能,還能建立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(DApps)。
因此,以太坊被認為是「可程式化的區塊鏈」。
九、舉例說明
• EOA 像人類 → 發出命令(例如敲黑板)。
• 合約帳戶像黑板 → 會自動反應(黑板掉下來砸中老師)。
• 說明:EOA 觸發行為,合約帳戶根據程式邏輯自動執行結果。
十、參考來源(書中附錄)
• Blockgeeks《What is Blockchain Technology?》
• IBM《What is blockchain technology?》